
我對這裡的印象就是每一次新聞報導倫敦槍擊案幾乎都在這個地方,然後超有名的搖滾傳奇人物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出生地。(此政治不正確的發言與刻板印象必須檢討。)
Brixton很活力奔放,雖然是地鐵Victoria線的底站(B終於解鎖搭這條線),但還在倫敦南二區,離泰唔士河不遠,二十分鐘可到倫敦鬧區。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趁天亮時到市集走走,晚上則安排了一間B義大利同事推薦的西西里餐廳。我像無頭蒼蠅跟著B晃了一整天,左邊一個市集、右邊一個市集、鐵路下涵洞店面,理當熱鬧的週日卻不如我預期般喧囂,多疑的我,看每個人的眼光也頗為緊繃。也不意外,轉過一條街就看到三個警察圍著兩個黑人小哥,相互叫囂,看不出來發生什麼事情,但黑人對於警察攔截他問話感到十分不滿,離去時對著警察臭罵:「You F**king Italian!」罵人罵到最後就是要把人種跟祖宗八代都搬出來!
市集裡的商店、餐廳多元,多為加勒比海、非洲風格的雜貨小店,肉鋪、魚鋪、果菜舖還有賣衣服的,雜亂相間有在台灣菜市場的錯覺。根據歷史記載,二戰前因其卓越的地理位置以及鐵路的開通,有許多中產人士居住於此,直到二十世紀才逐漸被工人階級取代,而到二戰後,許多來自西印度群島、牙買加的移民至此,非洲-加勒比海裔的英國人群體就此組成,形成了Brixton 多元且多彩的文化特色。
倫敦之大,每一個地鐵站與地區走出來都是不一樣的風情,牆上滿滿塗鴉,店裡放的音樂不是雷鬼就是嘻哈,或是很歡樂的加勒比海拉丁樂。街頭打扮龐克、鮮明、有型個性,或長髮飄逸、眼神迷離,走路搖搖擺擺,像極電影中的紐約小巷子會遇到的一些潮流年輕人,麻味四處皆是。整個下午都跟著B規劃好的路線走走,我們去了精釀啤酒店、Brixton Tap room、西西里餐廳、Brixton Village,不是跟吃的、就是喝的。
唯一一間不在計劃中的餐廳,是在市集裡面看到許多人在吃的哥倫比亞料理,一大盤裡面有臘腸、豬排、牛排、雞蛋、酪梨、生菜、米飯、豆豆、烤香蕉,超大一盤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。老闆直接用西文向我們打招呼~Hola,熱情地請進了餐廳,簡單裝潢、偏擁擠,不算舒適但有家常感。來吃飯客人幾乎都是講西班牙文的人,每桌都是家庭一起來用餐,一邊閒話家常、一邊玩手機,不是那種在倫敦市中心吃飯就像上餐廳般的認真。很輕鬆的感覺,滿喜歡的,晚上的西西里餐廳更是如此。

一邊用餐,一邊討論著對於異國料理的接受度,B不挑食,什麼都吃、什麼都好吃,接受度非常高。我則是很願意嘗試,但我也清楚什麼東西喜歡,什麼東西不喜歡,食量又不算大的我,「嚐鮮」是我矛盾跟吃虧的地方,我不喜歡起司、不喜歡乳製品、不喜歡Creamy、太甜、不喝酒,不喜歡鷹嘴豆、不喜歡烤過的水果、不喜歡濃郁的奶香或醬料味。這一餐,就是我很開心我體驗過,但我不會再吃第二次的食物。
看B吃飯總帶來滿足感,因為他總是認真品嚐、仔細感受、尊重每一種味道,不管有趣或喜歡與否,都有收穫。嚐到美食就掩不住激動、喝到好酒就發光的雙眸、止不住上揚的嘴角跟停不下來的嘴巴。看著B在味覺世界不斷有新刺激,好奇心與探索慾望逐漸茁壯,像是充滿欣慰般的開心,一起體驗各種意想不到,探索的過程、滿足的喜悅、豐富的收穫,兩個人一起多了好多力量,讓未知充滿期待也更有意義。
Btw還有精釀啤酒跟西西里餐廳只好等下次再分享~這裡的廁所到處都是是neutral gender,有一間在貨櫃組成的市集更把整個廁所漆成亮粉紅色,就是很龐克的那種粉紅,因為不分男女,就挑自己喜歡的上,突然覺得還蠻「自然」的,沒有區隔好像讓彼此距離更近。
8/100
#citystoryislandslife #lisabensoninlondon #Brixton #Caribbeanculture #Colombiancuisine #Londoner